2009年,天貓首次舉辦“雙十一”購物狂歡節,11月11日當天交易額約5200萬元;2020年,第12個“雙十一”當日銷售總額達4982億元。可以說,“雙十一”是電商圍剿實體店的重大戰役。不可否認,電商已經全面崛起,逐步侵蝕實體店的份額,逐漸成為支撐社會消費品總額的驅動力。但從相關的數據來看,實體店的沒落不能完全歸罪于電商,電商也沒有完全撼動實體店的實力。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,2020年,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1981億元,同比贈送4.6%,網絡零售額為117601億元,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為24.9%。電商經過近20年的發展,銷售額仍然只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.9%,與實體店銷售額的龐大銷售量相比,難平溝壑。
當然,電商急速擴張勢必會擠占實體店的生存空間,搶奪利潤,但打敗實體店的并非是電商,而是因循守舊的實體店經營者。
小編就接觸過許多類似案例,如老李夫婦做了近20年的服裝生意,從一個店面,從一個不足20平米的小店做起,最輝煌的時期開了5家店,面積總計1000多平方米。大規模網購熱潮來襲,老李夫婦對馬云和他的淘寶網抱怨連連,一直說是網店搶了服裝店的生意。他們依然起早貪黑,努力經營,無奈從2013年起不得不連續關閉店鋪,到2018年徹底退出了服裝零售行業。
手握多年拼搏而來的積蓄,老李夫婦不甘心就這樣收場,他們決定開一家餐館,理由很簡單,他們覺得:餐飲這件事,淘寶網做不了。
顯然他們沒有看到“互聯網+餐飲”的發展勢頭也令傳統餐飲行業步履蹣跚,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,餓了么、百度、美團正在借助互聯網沖擊傳統的餐飲業。
不可否認,在網絡購物成為許多年輕人的主要購物方式之前,倒下的實體店也是不可計數,那么簡單的將實體店的衰敗歸結于是電商興起有依據么?馬云曾說:“不是我們打敗了誰,而是新的消費習慣”。消費習慣的改變并不是一朝一夕,許多實體店經營者面對顯露的種種危機不以為意,不求創新,才最終陷入泥沼。
以曾經經營如日中天的百貨商場為例,在物資匱乏、社會消費能力不足的階段,百貨商場以其種類繁多和價格合理吸引了大量的客流,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,商品種類不斷豐富,品牌層出不窮,顧客話語權增加,購買力不斷提高。從“買得到就行”過渡到“買到好才行”,也就是從“賣方市場”轉變為“買方市場”。在此背景下,許多百貨商場陷入了經營困境,電商興起又加重了百貨商場的負擔,經營現狀越發風雨飄搖,勉強支撐。
是電商沖擊導致百貨商場的沒落嗎?一定程度上是的,但禍首絕不是電商,而是其自身對顧客消費習慣的改變極度遲鈍,最終被顧客淘汰。
同樣是百貨商場,河南胖東來卻在逆境中突圍,其秘訣正是與時俱進,以用戶為中心開展經營。胖東來被稱作“零售界的海底撈”,它不僅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以求創造最佳的用戶體驗,而且在產品體驗端也竭盡所能迎合顧客的消費習慣。
在用戶最看重的價格方便,胖東來雖然也做促銷,但堅決不打價格戰,它通過擴大自營商品的品類規模,打造低價位的自有品牌,迎合消費需求,代替促銷品實現了引流。
胖東來對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精準的把握其能夠在“百貨蕭條”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。這也說明,實體店并非敗在電商腳下,也不是受制于客觀環境,而是故步自封釀成的苦果。
如今的商業零售模式早已不同往昔,顧客的消費習慣依然處于變化之中。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,顧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——更好的體驗、更好的產品、更高的性價比。如果商家不能及時捕捉,及時改變陳舊的服務營銷習慣,那么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,都會在這場新零售革命中鎩羽而歸。
小編做為會員管理系統運營商家的一員,對于商家的購物環境及店面服務咱們幫不上忙,但是對于提高用戶體驗度,那還能舍我其誰?會員管理軟件本身就是為了提高用戶體驗度而生,會員等級、消費提醒、生日祝福、微信會員卡、微信商城、電子優惠券……,這些銳宜會員管理系統中內置的功能,都能幫助商家提高會員的體驗度、忠誠度和滿意度。了解更多銳宜軟件功能,請推薦您點擊《會員管理系統免費下載》登錄軟件親自體驗。